這些年來新聞經常報導大陸的黑心食品問題,可台灣的黑心食品更不惶多讓,我都可以推斷這些事件都是黑心台商技術傳承大陸的結果。
可是大陸對這些黑心商人可以處死判極刑,台灣卻總是輕輕放下,反正台灣人民的命如過街老鼠,"別人的孩子死不完",就是台灣法官心理普遍的價值。
為何醫院有這麼多人罹癌?這麼多大腸癌患者?洗腎中心如菜市場?這麼多健保費投在癌症患者身上?國家的作用在哪裡?公務員在幹啥事的?
看看這些公務員,看看這些官員的嘴臉!台灣恐怕也不用等大陸攻過來。
一個中秋佳節原本是大家喜嘗美味月餅的日子,竟落得"烤肉節"。
環保署估算台灣一年有七、八萬噸的廢食用油產生,但成大研究有約五十萬噸,然而去年環署登記有回收的廢食用油竟只有七千噸左右、僅一成,其餘高達九成的廢油去向何方?對此環署表示「量和流向皆難掌握」。
根據環署資料,去年清潔隊回收了五百四十多噸、回收業者回報回收六千五百多噸,只占環署預估總量的一成,大部分拿去做肥皂,剩下用來做生質柴油;民眾張先生聽聞後驚訝表示,「哪來這麼多肥皂可以做?不見的那幾萬噸油會不會都下肚了?」
環保署廢管處處長吳天基說,許多餐飲業者不把廢油當垃圾,而是有價可賣的商品,這些「可再利用的資源」主管單位可能是經濟部、農委會,主管廢棄物的環署無法列管、對油的流向也不清楚,這是跨部會的問題,仍待協調解決。
(註:推來推去都是跨部會的問題,已經不是一兩年的事,一個小小的政府,都是行政院下轄的單位!政務、副院長是等著接替院長的不幸用的?)
然而早在二○○七年,經濟部推動生質柴油計畫,環署就配合要求「廢食用油要強制回收」,規定一年營業額五千萬元以上的餐飲業者如速食連鎖店、大餐廳,廢食用油都要回收、申報;並建置線上平台,要各縣市政府要求回收業者自行登錄「回收後的油有多少量、要怎麼處理」,照理應可掌握大部分廢油流向。
但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秘書長賴曉芬說,當該計畫結束,規定雖還在,各縣市卻沒繼續要求業者申報廢油,環署當然無法掌握。
環署督察總隊南區大隊長賴健榮則說,強制申報的規定現仍有效,抓到違規可開罰,但地方政府沒釘,餐飲業者就偷吃步、以多報少。
賴曉芬說,應將餿水、廢油視為可再利用的原料,就像農產品有產銷履歷,這些「原料」的源頭、生產者、數量、要怎麼使用等資訊都該登錄,政府才有辦法掌握;如果只當垃圾,丟到回收場就結束了,當然追不回。